“法庭+多元共治”模式圆满调解攸县综治中心首案

攸县新闻网wap端 · 人民法院
2025-04-27

4月25日下午,在攸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驻综治中心工作室,该院联星法庭依托攸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攸县综治中心”)平台,借助当地联星街道办事处、攸县妇联、残联、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元“综合治理”力量,成功调解一起超过20年赔偿年限后地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让二级伤残受害人易某山与供电公司达成终身保障协议,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矛盾纠纷化解更高效、更暖心。
    构筑“法庭+多元共治”工作机制

攸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作用,在攸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驻综治中心工作室成立后,创新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当地党政机关、妇联、残联、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元”基层治理元素,让群众遇到纠纷时“有更多的地方评理、有更多的方式解决”。

4月22日,攸县人民法院联星法庭将其诉中审理的原告易某山诉被告某电力公司提供劳动者受害责任纠纷一案委派攸县综治中心进行调解。该案受害人易某山在2003年农网改造施工中被水泥电杆压伤,导致腰椎断裂、双下肢瘫痪,经鉴定为二级伤残。虽之前经法院生效判决确认某电力公司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但判决赔偿的年限仅有20年,现20年已过,而易某山仍系二级伤残,生活不能自理。该案诉至法院后,双方争议较大,某电力公司认为之前判决已经履行完毕,易某山再次主张相关费用不应得到支持。同时,易某山伤情不断恶化,其妻杨某连急需医疗费、生活费等解决其燃眉之急,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其诉求。为了借助更多社会力量以更快更好化解矛盾纠纷,联星法庭向攸县综治中心发出第一份诉中矛盾纠纷委派函。

点赞“零距离”的司法服务
    攸县综治中心受理该案后,攸县法院联星法庭借助该平台,汇集联星街道办事处、妇联、残联、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界社会综合治理力量,指导矛盾纠纷化解,让当事人“只进一扇门,解决大纠纷”。

“20年前光打官司就跑断了腿,现在年纪大了,实在耗不起了……”面对易某山妻子杨某连的无奈,攸县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联星法庭庭长胡曦、综治中心调解员单韶关、张孟东联合当地党政机关、妇联、残联等成立专项调解小组,轮番多次与供电公司进行协商,最终促成双方重回谈判桌。

护航“家门口的和谐”

“赔偿标准要兼顾法律规定和实际生活成本,更要体现对伤残者的长期关怀。”重回谈判桌后,专项调解小组提出了更能体现矛盾纠纷解决社会效果的调解方针。通过专项调解小组的多方努力,仅用一上午的时间,双方达成了将原分段赔偿改为按年支付至受害者死亡的终身保障方案,同时供电公司支付部分兑现款以解决易某山及其家庭的生活困境,以最大限度保障弱势团体利益。

签协议时,易某山家属颤抖着手按下红手印:“这么久了,今天总算能睡个踏实觉!”。某电力公司代理律师也坦言:“法庭借助综治中心平台帮企业算清了法律账、民生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更有底。”

下一步,攸县法院将继续应用“法庭+多元共治”工作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升级,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责编:付静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